特别论坛:中学生交通实践

  8月16日,2025城市交通规划年会在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举办了14场分组学术交流。通过103场高水平学术报告、3场深度圆桌对话和1场创新辩论会的形式,全方位呈现了城市交通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与会专家围绕交通新空间拓展、新业态培育和新交通体系建设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入研讨,实现了学术前沿探索与工程实践创新的深度交融。

  特别论坛

  中学生交通实践

  承办单位:中山大学智能工程学院、广州市交通规划研究院有限公司

  

  特别论坛嘉宾合影

  

  中山大学智能工程学院副院长刘强主持会议

  在新时代城市交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背景下,中学生作为未来城市建设的生力军,其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已成为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培育新型交通人才的重要途径。中学生科学实践展示,不仅有效提升了青少年的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更为实现交通强国战略目标提供了人才储备和创新动能。

  论坛汇聚了来自北京、南京、武汉、深圳、广州的10位优秀中学生代表,展示了三大主题的创新成果:

  1)低空交通管理创新:南京市金陵中学河西分校季章宁同学和南京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卜祺纳同学的《基于无人机影像的道路违法停车智能识别方法》(最创新作品、卓越作品),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国际部刘雨菲同学和武汉康礼高级中学雷博傲同学《基于无人机的低空风场特性研究》(卓越作品)

  2)智能出行解决方案:深圳实验学校刘珈岩同学和中山大学深圳附属学校胡蝶同学《应急道路指示牌创新方案》(卓越作品),北京乐成国际学校刘沁研同学《医院周边交通拥堵问题调研及解决措施探索》(杰出作品)

  3)绿色节能技术应用:中山大学深圳附属学校王一行同学《双能源可移动照明路灯》(杰出作品),中山大学深圳附属学校陈清磊同学《智能节能路灯系统》(最受欢迎作品、卓越作品),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国际部卢顺心同学《广州市北京路步行街鸟类友好建筑调查与评估方案》(杰出作品)

  中学生交通实践论坛是一个课外创新和实践展示的平台,培育了创新火种、激发了创新热情,为培养具备家国情怀和创新本领的交通后备人才探索了有效路径。

  

  应急道路指示牌创新方案

  刘珈岩 | 深圳实验学校学生

  胡蝶 | 中山大学深圳附属学校学生  

  广州市北京路步行街鸟类友好建筑调查与评估方案

  卢顺心 |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国际部学生

  

  基于无人机影像的道路违法停车智能识别方法

  季章宁 | 南京市金陵中学河西分校学生

  卜祺纳 | 南京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学生  

  双能源可移动照明路灯

  王一行 | 中山大学深圳附属学校学生

  

  基于无人机的低空风场特性研究

  刘雨菲 |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国际部学生

  雷博傲 | 武汉康礼高级中学学生

  

  医院周边交通拥堵问题调研及解决措施探索

  刘沁研 | 北京乐成国际学校学生

  

  智能节能路灯系统

  陈清磊 | 中山大学深圳附属学校学生

  

  重庆市测绘科学技术研究院党委书记周涛点评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黄鼎曦点评

  

  香港大学教授周江评点评

  

  广州市交通规划研究院有限公司信息模型所所长陈先龙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