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集萃 | 第五届“健康交通·健康城市”论坛

  导读:2021年5月28日,第五届“健康交通·健康城市”论坛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交通规划学术委员会和南京市城市与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主办,本次论坛主题为“营造全域公交体系与服务,推进全域TOD开发”。来自全国各地的200多名学者、专家、业内代表汇聚南京。

  围绕新时期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全域公交体系与服务发展策略、多元化客运服务特征、多网融合轨道交通体系构建、轨道交通与地面公交综合换乘、低成本高品质快速公交体系构建、MaaS出行服务应用、大数据在公交领域的应用等议题,深入研讨了构建面向全域、全程、全民的公共交通体系与高质量、便利化公交服务,支撑轨道上的国土轴、城市群、都市圈、都市区建设,倡导公交系统优先发展和TOD理念践行,促进国土空间和土地利用集约节约发展等方面的广泛内容。

 

 

      张泉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

  开幕式上,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江苏省城市科学研究会副理事长、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原副厅长张泉进行致辞,对城市交通规划学术委员会和“健康交通·健康城市”论坛活跃的学术活动氛围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对城市群、都市圈、市域和市区等不同空间层级下,“全域”公交的内涵进行了初步探讨和解读。

 

      汪光焘

      原建设部部长

  原建设部部长汪光焘首先作了《新发展阶段,实施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的对策》的主题演讲。他主要从城市公共交通发展面临的挑战、人民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城市交通需求分析、坚持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对策等三方面分享了独到的见解和看法 。

  首先总结了过去20年来我国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成效和问题,提出城市交通的目标应是服务于人的需求,组织城市高效、安全、低耗、可持续运行;带动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增强城市群实力和竞争力,支持新业态发展发挥引领作用。在对城市公共交通需求发展趋势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是国家城市发展战略。在城市行政区域里,应通过优先配置资源,构建适应市场机制、政府调控监管的、符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由多种类型企业等经营机构提供均等和高效的公共服务的公共交通体系,引导出行者优先选择,引导城市集约利用土地和节约能源、保护和改善人居环境。在跨行政区域的都市圈,应将通勤交通服务品质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研究主体内容。

  汪部长指出,在新发展格局下,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最关键的问题是一要创新思维,建立和完善一体化城市公共交通网络服务体系;二要丰富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内涵,更加彰显应用科技、服务和市场化的改革应变优先;三是出租车发展战略在新阶段需要新思维;四是要创新一站式公共交通出行服务;五是应重新认识城市公共交通公益性,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补贴、票价动态调整机制。最后,汪部长总结:信息、资本、技术等核心生产要素在全社会各领域内进行配置,城市从原来的基础设施网络向更加强调功能网络的联系转变,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的实施将面临着新的挑战。应充分发挥我国在市域资源统筹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做好顶层设计、政策制定、组织推动等工作,探索具有中国特色、市域特点、时代特征的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的新思路。

 

      杨涛

      南京市城市与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杨涛教授作了《以全域公交体系构建支持全域TOD开发》的主题演讲。他总结了我国当前城市化发展新阶段城市交通、空间土地、公共交通、拥堵和环境等方面面临的困境,分析了新时代背景下,城市交通在国土空间发展模式、公交服务能力不足、碳达峰碳中和、公交都市建设等方面的新趋势、新挑战、新要求、新机遇,提出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核心战略应是以全域公交体系构建支持全域TOD开发 。

  杨涛教授指出,所谓“全域公交”,即覆盖全域、链接全程、服务全民的“三全”公交体系:在区域层面构建轨道上的国土轴、城市带、城市群、都市圈;在市域层面构建公交都市;在片区层面构建公交走廊引导城市空间发展;在街区层面则打造公交社区、公交楼宇,从而针对不同出行距离的公交出行需求提供广覆盖、高可达、一站式、一体化的多元高品质公交服务,最大限度降低小汽车出行依赖。所谓“全域TOD”概念则覆盖了轨道中国、轨道城市群、轨道都市圈,公交都市、公交社区,直至公交楼宇。

  在上述理念基础上,进一步提出“高便利、高可达、高舒适、高智慧、高满意”的全民乐享“五高”品质公交指标体系,通过多圈层覆盖、多指标控制,使得覆盖各空间层次的全域出行均可选择和获得合适的公交服务。最后,结合雄安容东片区公交案例对全域公交体系构建做了全面的剖析阐述。

 

      陈小鸿

      同济大学教授

  同济大学陈小鸿教授作了《全域公交视角下的多层次铁路与轨道交通的适应性研究》的主题演讲。首先,阐述了轨道交通引领大都市圈发展的紧迫性。在当前城市群、都市圈成为国家空间发展战略的发展阶段,建设一批郊区新城、推动城市组团式发展,是增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的重要抓手。当前,长三角区域仍存在发展不均衡、交通服务不充分的情况,在全域公交视角下,要求多层次多网络多模式轨道交通协同融合发展,尤其亟待加强“临界”层面的轨交服务,促进城市群城际间轨道交通互联互通 。

  在轨道交通系统发展策略和功能层次适应性方面,提出大都市圈一体化的交通策略应以1小时交通圈为时间约束目标,以轨道交通为核心,在区分活动目的与活动特征的空间交通组织模式的基础上,构建一体化的公交体系,包括融合了城际铁路、市域铁路+轨道快线、轨道普线+中运量的一体化公共交通系统,其关键是枢纽布局与接驳网络密度,并且要强化时间服务目标对轨道制式和建设标准选择的约束作用。

  为此,迫切需要促进轨道系统融合发展,关键是轨道交通制式的选择,其重点是研究确定轨道交通的旅行速度、平均站间距、运输能力和敷设方式,作为系统制式和建设标准选择的核心要求向后续阶段传导,充分考虑并预留衔接性网络设施空间与营运组织条件。大都市圈多模式轨道网构架规则包括空间时效匹配、城镇等级匹配和枢纽能级匹配。市域铁路与轨道快线的布局原则应是进核心、控站距、多模式、网络化,才能够真正使市域铁路和轨道快线真正“快”起来。

 

      徐康明

      上海三亦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负责人

  上海三亦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负责人徐康明先生作了《多元集约化客运的服务特征和生态浅谈》主题演讲。徐先生着重提出要把服务特征和出行生态作为交通出行考核的核心要素,阐述了服务特征和出行生态对人民出行方式选择的影响,提出公共交通行业和TOD建设的提升和创新要从研究不同人群、不同出行目的的服务特征角度着手,同时要充分关注行业发展的生态以更好地改善出行生态,并通过生动形象的实际案例诠释了服务创新和生态体系改善的方法,如改善集约化客运的路权生态、空间布局生态、交通工具衔接生态、枢纽与用地整合生态等。最后,强调了服务特征与生态体系研究是多元集约化客运服务(全域出行服务)的基础性研究,必须给予重中之重的地位。

 

      钱林波

      南京市城市与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南京市城市与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钱林波总经理作了《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综合换乘交通设计方法探索》主题演讲,从轨道与常规公交多模式换乘的微观视角进行分析,提出乘客导向与枢纽效率、系统总体设计与主要任务、换乘交通设计和服务水平评价等理念、目标和技术创新方法。

  首先,分析了在小汽车交通高拥有、高使用、高密度背景下,为破解公共交通门到门服务竞争力不足的困局,必须构建多层次、网络化、广覆盖的公共交通服务体系,其中,提升枢纽的转换效率是提高公共交通与小汽车交通竞争力的重要环节,效率提升的关键前提是重视以移动效率与乘客需求导向为目标的枢纽换乘功能性设计,改变过去工程导向的设计思维,减少甚至消除公共交通出行链中换乘的物理与心理障碍,因此,面向可达、便捷、舒适、安全、可识别、全天候,创新构建换乘枢纽交通设计理论与技术体系迫在眉睫。最后,演讲以丰富的国际先进城市发展案例,生动地解析、探讨了枢纽系统总体设计和枢纽换乘交通设计的目标、任务、核心内容和技术方法。

 

      段小梅

      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

  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段小梅副总工程师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带来《低成本、高品质快速公交系统规划与实践》的主题演讲。提出BRT不是单纯的交通改造项目,它为城市交通和环境整体改善提供了契机,通过整合多种交通出行模式,规范交通秩序,改善道路交通总体环境,使市民更容易地通过慢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到达目的地,转变市民出行习惯,从而推动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升城市品位。

  分享了广州、兰州、宜昌、南宁、成都等城市快速公交BRT示范项目创新成功经验。其中,广州BRT项目从运营模式对客流的适应性角度出发,创新采用了“快速通道+灵活线路”的系统模式,实现了系统通行能力与线路客流的匹配,最终成为国内经典的成功案例。在新基建背景下,BRT通道设计应纳入智慧道路与高品质完整街道设计元素,而公交导向发展(TOD)的评价标准,也将进一步拓展增加混合、密集、集约、转换等指标来综合评价BRT系统是否成功。

 

      王健

      全国公共交通学科首席科学传播专家

  全国公共交通学科首席科学传播专家王健教授作了《出行即服务:中国应用场景与前景——可持续城市出行规划的愿景》主题演讲。王健教授首先沿着人类交通发展的历史线索,介绍了城市交通与城市出行的概念转变,包括出行与交通的概念;交通工具从拥有到共有发展过程中的四次出行革命;出行方式与交通管制在交通工具、商业运营、机动化、交通事故死亡率、社会与环境影响等方面发生的变革。介绍了出行即服务(MaaS)的概念和出行即服务的解决方案在国内外发展情况,提出需求响应式、一体化服务的MaaS是颠覆性技术创新,也是中国可持续宜居城市出行规划的愿景和应用前景发展方向。

 

      侯佳

      南京市交通大数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总工程师

  南京市交通大数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总工程师侯佳博士作了《基于多源大数据挖掘技术的公交决策支撑平台建设》主题演讲,以南京公交平台建设为例,介绍了多源大数据挖掘技术在公交规划、运营等方面的应用。首先分析了当前智能公交决策平台建设的发展阶段、技术方向和业务需求特点,通过展示南京市公交智能平台的可视化界面,重点介绍了公交系统中城市空间监测模块的作用和相关指标。然后介绍了基于手机信令数据、公交数据、车流数据等多源数据融合的居民出行链解析技术。最后从供需关系精准判识、动态量化评估与优化、时空资源配给的动态优化等角度介绍了大数据技术在公交系统优化中的应用。

 

 

  在大会交流研讨环节,汪光焘部长对各位嘉宾的演讲进行了点评,随后嘉宾和参会代表们互动交流,分享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包括城乡公交一体化规划的要点和方向、在已完善城市控规的情况下城市公交规划发展的着力点、如何打破跨区域公交规划的行政区划壁垒等。嘉宾们还建议,学界、业界更需要一种创新且适合于中国国情、市情、民情的思维,和原创性理念与技术来引领中国城市公交发展;行业需要进一步研究中国城市交通发展现状的成因;应进一步研究“碳达峰、碳中和”对交通发展的影响,创造低碳生活、低碳出行、低碳消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