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1月14-16日
在广州城市规划局、广州市交通规划研究所、广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的大力支持下,城市交通规划学会2001年年会暨第19次学术研讨会在广州市花园酒店召开。
本次会议以“新世纪的城市与交通发展”为主题,针对城市和交通发展过程中的有关问题开展了广泛的学术交流。学术交流议题包括:大城市密集区与城市间交通规划;城市综合交通换乘枢纽;交通政策与战略;停车设施;城市轨道交通;交通工程设计;交通规划技术;物流系统与规划。
会议代表约200人,共收到论文48篇,28人在会上作了学术交流。会议组织了4篇主题报告,包括:广州市林树森市长的“广州城市交通发展”、公安部交管局杨钧副局长的“从实施畅通工程看公安交通管理的改革与创新”、国家经贸委产业政策司李万里调研员的“汽车产业发展”、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朱军处长的“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问题探讨”。
本次年会进行了学会换届,组成了第三届城市交通规划分会,王静霞院长担任了分会的理事长。
第三届城市交通规划分会组成如下:
理事长:王静霞
副理事长:陈晓丽、李秉仁、夏丽卿、全永燊、戴逢、徐循初、武涌、王凤武、李晓江、杨钧、邹哲、杨东援、刘小明、王炜
秘书长:赵波平
常务副秘书长:马林
副秘书长:陆锡明、高扬、周鹤龙、杨涛、赵小云
委员(以姓氏笔划为序):万凯、万学红、于山、于秉华、于春全、马仁洪、马林、马武定、马哲军、马鹤龄、孔令斌、尹海林、文国玮、毛莉萍、牛建军、王凤武、王国良、王 炜、王迪彪、王洪顺、王晓明、王高元、王殿海、王静霞、王慧芳、付振莹、兰荣、冯容、冯瑞玉、史其信、边经卫、龙宁、任雨来、全永燊、刘小明、刘迁、刘昌萍、刘英彩、刘高义、向阳、孙荼琨、孙章、朱军、朱沫、朱墨、毕凤琴、邢玉海、邢怡、阳作军、何化忠、何继斌、吴捷、宋树发、宋铀、张在民、张孝成、张际宁、张建平、张青森、张奎福、张泉、张晓斌、张锦、李旭宏、李杰、李秉仁、李俊豪、李晓江、李锋、李颖、李蕾、杜伟光、杨东援、杨朴、杨佩昆、杨钧、杨晓光、杨涛、汪弘毅、沈晓阳、沙心诚、肖和华、肖春阳、邵春福、邹哲、陆化普、陆锡明、陈小鸿、陈必壮、陈永顺、陈志坚、陈洪仁、陈茜、陈晓丽、周日良、周涛、周强、周鹤龙、屈鹏举、房庆方、林卫、林竹、林魏、武涌、罗辑、苗栓明、范炳全、郑连勇、俞明健、姚昭晖、胡润洲、胡超然、贺崇明、赵建平、赵建伟、赵杰、赵波平、赵新华、赵鹏林、夏丽卿、夏海平、徐瑞华、郭风春、郭继孚、钱林波、高扬、高恩世、黄全利、黄吉铭、黄富民、龚正明、龚汇汇、葛世平、董焰、蔡文沁、裴玉龙、潘汉中、潘军、潘红卫、穆祥纯、戴逢、魏金宝
2002年6月6-7日
马林、赵小云副秘书长出席了中国建筑学会在良乡召开的分会工作会议暨学科发展研讨会,在会上介绍了我分会的工作和学术活动情况。
2002年4月11日
作为协办单位,学会参与组织了由中国公路学会交通工程分会在中国科协会堂主办的“中国奥运论坛”,学会理事长王静霞出席了会议。
2002年8月5-6日
作为协办单位,学会参与组织了由东南大学主办的南京国际华人青年交通运输学者会议。
2003年6月
由学会积极推动,建设部城市交通工程技术中心和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主办的《城市交通》杂志,取得期刊出版许可证。杂志作为学会的会刊,扩大了学会学术交流的渠道。
2003年10月19-21日
在郑州市召开了2003年年会暨第20次学术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从事城市交通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学者及管理人员160余人参加了会议。本次会议围绕“城镇化和城市交通”的主题,从城镇化进程中城市交通面临的挑战、适宜人居环境的城市交通建设、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技术、城市交通规划理念及方法、城市交通与城市风貌保护、交通影响评价方法、交通需求预测技术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学术交流。会议收到学术论文66篇,11位来宾和代表在大会上作了主题演讲和学术报告,10多位代表在小组会上交流了自己的研究心得。这些报告和交流,汇集了近两年我国城市交通界最新的研究进展,集中展示了在城镇化、机动化快速进程中我国各城市面临的普遍问题和个性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新办法、新途径和政策导向。
周干峙院士、郑州市王文超市长、建设部城乡规划司李兵弟副司长、建设部城市建设司王凤武副司长出席了会议,并在开幕式上对城市交通的规划建设作了重要的讲话。
2003年11月25日
《城市交通》杂志推出创刊号,面向国内外正式发行。
2004年11月19-20日
作为协办单位,与同济大学合作在上海举办了第一届同济论坛•城市交通系统设计学术研讨会,对城市交通安全、交通工程设计、城市道路设计等方面的技术问题进行了学术交流,参加会议的代表约90多人。学会参与这次学术活动的目的是推动我国城市交通的设计工作由粗放型向细致型转化。
2004年12月7-8日
作为主办单位之一,与中国工程院学部工作部、中国交通工程学会、中国科技咨询协会、北京交通工程学会共同在北京举办了第二届“中国•北京奥运交通论坛”,这是继2002年第一届“中国•北京奥运交通论坛”后又一次针对北京奥运交通的学术交流活动。北京市刘敬民副市长和科技部、交通部、建设部、公安部有关领导或代表出席了会议。
会议交流了北京市城市发展、交通发展、奥运交通计划、上海世博会交通规划等内容,并与北京奥组委和参加雅典运动会的运动员座谈,听取他们对奥运交通组织的建议。来自全国的代表约200人出席了会议。
2004年12月23日
由学会组织、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承办在北京召开了“中低速磁悬浮在城市交通中的应用前景座谈会”,会议邀请了国内从事中低速磁悬浮列车研发的专家和城市交通专家20余人,对中低速磁悬浮技术在城市交通建设中的应用以及开发中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了研讨,周干峙院士、施仲衡院士出席了会议。
与会专家认为,中低速磁悬浮以其独有的技术优势,如低噪声、爬坡能力大、转弯半径小、适合复杂地形和拆迁困难地区等,应当成为城市交通系统中的一种运输方式。我国在中低速磁悬浮技术研发方面已经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专家呼吁国家给予支持和扶持。
2005年12月1-2日
城市交通规划年会暨第21次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近200人出席了本次会议。
本次年会暨学术研讨会,由学会和北京市交通委员会联合主办,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建设部城市交通工程技术中心联合承办。为了推动节约型社会的建设,进一步明确城市交通的发展方向,本次会议的主题确定为“建设节约型城市交通系统”,总的指导思想是进一步贯彻落实2004年温总理“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是符合中国实际的城市发展和交通发展的正确战略思想”的批示和国办发[2005]46号“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等部门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意见的通知”的要求,围绕近年来城镇化进程中的城市交通发展问题和优先发展公共交通进行广泛的学术研讨和交流。
学术交流的内容包括:城市交通发展战略与纲要、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技术与措施、大容量公共交通系统技术标准与规划建设、城市交通设计与组织优化、城市停车系统规划建设与停车设施、城市智能交通建设、城镇密集地区交通系统与设施共享等。共收到论文100余篇,其中93篇论文录用并编入论文集。
大会组织了北京交通发展纲要(北京市交通委员会主任赵文芝)、城市发展新时期交通规划的作用与思路转变(学会理事长王静霞)、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历程中的若干问题反思(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全永燊)3个主题报告。建设部汪光焘部长在百忙之中到会并发表了即席讲话,从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全面论述了新时期城市交通规划形势与任务,指出要面对新情况研究新问题,更新观念是当前交通规划的重点。与会代表一致反映汪部长的讲话对转变观念、解放思想、进一步把城市交通规划与建设工作做好具有重要意义。
会议安排了三个分会场,分别就交通战略与交通规划、公共交通、交通设计与停车等专题研究内容进行了广泛的交流,39位论文作者在分组会上宣读了学术论文。会议期间,组织代表们参观了北京南中轴快速公共交通系统和北京规划展览。
会议期间,《城市交通》杂志召开了编辑委员会会议,进一步明确了杂志要更好地体现政策性、学术性,还要面向交通领域多层面的读者体现可读性,为成为优秀科技核心期刊作努力。
2006年
学会与清华大学合作,开展了“中国城市交通能力建设需求调查”,清华大学在世界银行支持下,编写了“中国城市交通能力建设需求评估”报告。
2006年1月
《城市交通》杂志由季刊改为双月刊,在栏目设置、文章选题、编辑质量、版面效果等方面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
2006年1月5日
分会副理事长徐循初教授在上海因病去世。徐循初教授为我国城市交通规划事业的发展贡献出了自己的一生,他在疾病的折磨下,顽强拚搏,完成出版了《城市交通规划论》专著,给我们留下了他多年从事城市交通规划的宝贵经验和财富,他的不幸逝世是我国城市交通规划界的重大损失,也使我们失去了一位尊敬的同行。
2006年9月22-23日
积极参与广州市政府主办、广州市规划局承办的“广州市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城市交通论坛”,学会领导和部分理事出席了会议。130多位来自国内外的城市规划业界人士,包括14名知名专家应邀参加了这一盛会,为广州市城市与交通的发展踊跃建言献策。
2006年10月
按照本年度工作计划,在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的积极配合和支持下,经过学会组织的专家审阅,从2003年、2005年两次年会暨学术研讨会交流的170余篇论文中,精选出80余篇编辑整理了“建设节约型城市交通系统论文集”,正式由北京出版社出版发行。
2006年10月26日
在南京召开了理事长扩大会议,出席会议的有王静霞理事长,全永燊、李晓江、邹哲、王炜副理事长,赵杰秘书长,陆锡明、杨涛、马林、赵小云副秘书长,以及郭继孚理事。
会议听取了马林对年会学术交流准备以及杨涛的年会筹备情况汇报。研究了学会隶属关系问题。研究了增补副理事长、调整秘书长、增补副秘书长的事项。讨论了学会理事增补人选。
赵杰汇报了学会会刊《城市交通》杂志的发展状况和网站建设等事项。
2006年10月27-28日
中国城市交通规划2006年年会暨第22次学术研讨会在南京召开。会议由学会与南京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南京市规划局和东南大学承办,南京市交通规划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江苏省城市规划协会城市交通专业委员会等协办。来自全国各地的270余人出席了本次会议。
会议的主题为“小汽车高速增长背景下城市交通发展对策”,与会代表围绕近年来伴随小汽车高速增长显现出来的城市交通问题和应采取的对策进行了广泛的学术交流和研讨。开幕式由王静霞理事长主持,建设部总规划师陈晓丽到会并发表了即席讲话,她回顾了我国城市交通发展的历史,肯定了近年来城市交通规划的成绩,并对城市交通规划的发展提出了思考和建议。南京市陆冰副市长、南京市规划局周岚局长和江苏省建设厅规划处张鉴处长到会并发言。
会议共收录112篇论文,内容涵盖交通发展战略、综合交通体系、公共交通系统、交通组织设计与交通信息、基础理论研究与模型等方面。在2天的会议期间,共安排主题演讲4人,大会交流17人,并安排与会代表考察了南京地铁一号线、南京火车站、奥体中心等城市建设与交通情况。
会议期间,针对部分副理事长、秘书长和副秘书长的工作变动,召开理事会进行了研究讨论,增补了陆锡明、杨涛、赵杰为副理事长,秘书长由赵杰兼任,增补郭继孚、陈必壮、钱林波为副秘书长。增补杨新苗、张卫华、关宏志、江玉林为理事。
2006年10月29-30日
学会与同济大学、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城市公共交通分会在上海共同主办了“第三届(2006)中国•同舟交通论坛”。会议主题为“公共交通与城市发展”,来自国内多个大城市交通及城市规划部门、高校与研究所以及台湾地区的专家学者100多人出席了会议。会议共收到论文130余篇,经会议学术委员会认真审查,精选了90篇结集出版。
2007年4月19-20日
配合建设部在北京召开了“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周及无车日活动工作培训”。目的是进一步加强对各城市开展“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周及无车日活动”的指导,增进城市之间沟通与协作,交流国际上同类活动做法与经验,北京、上海、天津、深圳等90个城市的260多位代表参加了此次培训。来自美国、德国、巴西、韩国、哥伦比亚以及中国台北的交通专家,围绕绿色交通以及在南美洲、欧洲、美国、韩国等地举办相关活动的经验和对中国的启示进行了主题演讲。
2007年6月
《城市交通》杂志被收录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进一步树立了杂志的学术地位。
2007年9月16-22日
在“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周及无车日”活动期间,配合建设部向15个城市派出了活动观察员,及时了解活动的情况,并通过《城市交通》网站发布各城市的活动情况。
2007年11月15-16日
在上海召开了“大城市及区域交通模型研讨会”。会议由学会主办,上海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研究所承办,来自全国各地的90余人出席了会议。这次会议是我国交通模型研发及应用第一次全面、系统的总结和交流,与会代表深入交流了各城市交通发展规律,城市交通与社会发展、土地使用、公众行为、生态环境、城市文化等关系,充分研讨了交通模型在调控交通需求、优化交通结构、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的方法,总结了近年来各城市在交通模型方面的进展和存在的问题。并就今后交通模型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
会议共收录论文30篇,内容涵盖了模型结构框架研究,模型理论、技术和方法研究,模型应用实例等。与会代表普遍认为这次会议开得非常成功,建议除了年会以外尽可能多的组织这种专题研讨会,为大家提供更好的交流平台。
2008年10月14-15日
与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共同在北京主办了主题为“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理论、方法和应用”的研讨会。
这次会议采用了定向邀请的形式,共有22家单位60人参加了会议。会议旨在探讨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理论、方法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现状、运营线路统计、调查数据,研讨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理论、方法的改进措施,以提高轨道交通客流预测水平,为城市轨道交通规划、设计、建设与运营提供可靠依据。
交流各城市轨道交通客流状况、预测方法,开展预测理论的探讨,不仅是对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工作的促进,也必将对我国城市交通客流预测技术起到完善补充的重要作用。代表们认为及时召开这次会议很有意义,也很有收获。国内各个城市能够聚集到一起,就一个敏感的话题进行交流,学习了很多的新东西。
2009年3月18日
马林常务副秘书长在上海,与陆锡明副理事长、陈必壮副秘书长讨论了2009年学会年会安排事宜。确定了10月底在上海召开2009年年会暨第23次学术研讨会,由上海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研究所承办。
2009年4月1日
在中规院召开了2009年第一次理事长扩大会议,讨论了学会2009年工作。会议由王静霞理事长主持,副理事长赵杰、杨涛、王炜,副秘书长马林、陈必壮、郭继孚、贺崇明、赵小云,以及高扬副秘书长的代表王晓明所长出席了会议。
会上,马林代表秘书处汇报了学会2009年年会暨第23次学术研讨会的筹备方案,与会领导就年会组织及学会成立30周年庆典活动等进行了讨论,研究决定了如下事项:
1、城市交通规划年会于2009年10月底在上海召开,会议主题确定为“人性化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与实践”。
2、为了庆祝学委会成立30周年,结合年会活动,组织优秀论文评选和突出贡献人员评选,并在年会大会上进行表彰。秘书处负责提出年会和庆典活动组织方案,征求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副秘书长意见后,加以落实。
2009年6月17日
秘书处召开工作会议,参加会议的人员有王静霞、赵杰、马林、赵小云,马林向王静霞理事长汇报了年会筹备情况。会议研究讨论了年会相关安排和学会相关事项,包括:拟定了主题发言内容及邀请人选;决定汇编近10年城市交通规划获奖作品集,反映城市交通规划行业的发展和成就,由秘书处具体落实;为学会做出突出贡献的人选推荐工作;审查优秀论文、获奖项目作品集的工作安排;整理学会大事记并在年会上发放。
2009年9月14日
在京召开了年会筹备工作第二次会议,出席会议的有王静霞理事长,赵杰、邹哲副理事长,马林、钱林波、陈必壮、贺崇明、赵小云副秘书长,以及筹备组的王晓明、林群理事。
会议详细讨论了年会的安排,确定了会议时间、地点,部署了主题发言的内容,商定学会突出贡献表彰人选。并对优秀论文集、优秀作品集的筛选结果进行了讨论。
2009年10月22-23日
2009年中国城市交通规划年会暨第23次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市上海宾馆召开。会议由城市交通规划分会与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联合主办,上海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研究所承办,中国公路学会交通工程分会、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道路与交通工程专业委员会协办。本届年会通过特邀嘉宾演讲、大会主题发言、自由发言等形式,重点交流了近年来全国各地在城市交通规划研究与实践方面的最新成就和经验,对我国城市交通规划事业30年来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回顾和总结。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270余人参加了会议,共收录154篇论文(含光盘),内容涵盖交通发展研究、综合交通规划、公共客运交通、城市轨道交通、慢行交通、交通枢纽、交通组织与交通设计、交通模型、交通信息化等方面。
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主任黄融、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副局长吴俊到会并发言。会议特别邀请了铁道部总规划师郑健、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副主任沈晓苏、北京市交通委员会主任学会副理事长刘小明、863计划现代交通技术领域专家组组长唐涛4位嘉宾,分别做了以中国铁路规划与建设、上海市综合交通发展、北京市交通发展、中国交通领域科技发展综述为主题的演讲。
会议共安排大会主题发言24人,内容紧紧围绕我国城市交通规划30年的发展与实践、人性化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与实践两大主题,分别对代表性城市的30交通发展与回顾、重大活动如奥运会与世博会的交通安排、慢行交通的规划与实践、城市交通规划教育的现状和发展、公共交通的研究与实践、交通工程设计等方面进行了交流。
为庆祝中国建筑学会城市交通规划分会成立30周年,年会上表彰了为学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的老同志(曹洪涛、储传亨、周干峙、张启成、汪光焘、徐钜洲、夏丽卿、钱连和、戴逢、陈晓丽、全永燊、闵凤奎、李兵弟、冯容、施仲衡、邬渭贤、杨佩昆、徐吉谦、任福田、徐道鈁、陈声洪、陈福瑛、陈洪仁、张奎福、胡润洲、文国玮、眭录明、陈兴华、谭伯仁、王作锟、张培基、刘邦英、李宝书、危素贞,此外还有4位长期为学会做出了很大贡献但已经去世的老同志:郑祖武、周家骧、徐循初、王宪臣)。精心组织出版了《1998—2008年全国城市交通规划优秀论文集》、《1998—2008年全国城市交通规划优秀作品集》。
2009年12月22日
学委会根据建设部领导指示,为了加强城市交通规划与城市功能、空间布局、土地使用等关系的研究,统筹城市规划与城市交通规划,进一步扩大城市交通规划与城市规划相关学科的交流,向中国建筑学会提交了《关于城市交通规划分会隶属关系变更的请示报告》,申请隶属关系由中国建筑学会变更到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2010年9月
民政部正式批准学委会隶属关系由中国建筑学会变更到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成为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的二级学术机构,恢复城市交通规划学术委员会名称。
2010年11月18日
学委会召开在京主任委员扩大会议,研究2010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组织工作,本次年会由学委会与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共同主办。出席会议的有学委会王静霞主任,全永燊、李晓江副主任,工程院院士周干峙、邹德慈、施仲衡等。会议听取了秘书处关于会议筹备工作的汇报,研究了会议学术交流安排及会议文件起草等事项。
2010年11月26-27日
“中国大城市交通规划研讨会” 在苏州市会议中心拉开了帷幕。这次会议既是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和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交通规划学术委员会共同举办的一次高层次论坛,也是“2010年中国城市交通规划年会暨第24次学术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政府部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以及香港、台湾地区和美国、英国等地的专家学者350多人出席了会议。
开幕式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名誉理事长邹德慈主持,国务院参事、城市交通规划学术委员会主任王静霞做了题为“加强城市交通规划研究与实践,推动城市交通发展模式转变”的开幕词,江苏省建设厅副厅长张泉、苏州市副市长朱建胜、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秘书长石楠分别致词,祝贺会议的召开。
会议围绕大城市交通发展和规划变革主题,10位专家学者做了精彩的学术报告。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周干峙院士在“科学决策,按大交通观念做好综合系统规划,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演讲中,强调交通系统是城市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改变观念,从政策、规划、管理、技术和社会习俗五大方面缓解交通问题。邹德慈院士在“路网、交通与城市规划”的演讲中,结合大城市的增长态势和交通问题,诠释了路网规划、交通战略与政策,指出大城市交通问题的解决,必须与城市和区域规划的有效结合才有可能,城市决策者要改变交通规划只是配合城市规划的“被动”观念。施仲衡院士在“新型城市轨道交通技术”的演讲中,系统地介绍了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新技术的研究进展和成果,指出要充分做好前期工作和统筹规划,对各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进行后评估,培育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的新兴产业。城市交通规划学术委员会全永燊副主任在“城市交通规划需要变革和创新”的演讲中,指出现代信息科学为城市交通规划技术创新提供了必要条件,提出了交通规划、建设、管理中必须关注的问题,以及交通规划变革的重要任务。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李晓江院长在“当前大城市交通政策若干思考”演讲中,系统阐述了交通政策的构成和效果,强调了交通政策目标要有利于人和物的移动而不是车的移动。张泉副厅长在“江苏省城市交通规划的探索与实践”的演讲中,从理念探索和规划实践两个层面,介绍了江苏省的规划编制和规划管理经验。上海机场建设指挥部总工程师、副总指挥刘武君在“建设虹桥枢纽,服务区域经济”的演讲中,系统地阐述了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的规划理念和开发策略,以及枢纽的功能布局、交通组织和信息系统整合,展望了长三角空铁联运的前景。美国加州大学柏克利分校Robert Cervero教授在“公交导向(TOD)与可持续发展”的演讲中,给大家展示了TOD的核心要素、国外学术研究成果和案例。台湾交通大学冯正民教授在“绿色交通之规划与实践”演讲中,提出了绿色交通三大策略,并结合台湾的实践进行了详细地的阐述。英国伦敦大学学院Nick Tyler教授在“21世纪的交通系统:可达性、自适应性和可持续性”的演讲中,强调了必须考虑民众的期望,交通系统要体现多样性、可达性,要与城市的发展相互适应。
在分组学术交流中,18位学者围绕会议主题,交流了交通规划、交通政策、交通模型、智能交通系统等技术研究成果,以及公共交通、轨道交通等专项规划内容。会议期间,部分专家针对我国大城市面临的严峻交通问题,深入讨论了应对城镇化进程中快速增长的交通需求、促进城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加快推进城市交通发展模式的转变、构建城市综合交通体系的若干问题。
会议形成了“关于加强大城市交通规划建设与管理工作的建议”,会后报送了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和工程工程院。
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173篇,其中151篇论文入选“中国大城市交通规划研讨会论文集”。本次会议得到了苏州市人民政府和江苏省城市规划学会的大力支持,江苏省城市规划学会城市交通专业委员会、苏州市规划局、江苏省城市交通规划研究中心、南京市城市与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共同承办了本次会议。
2011年4月7-8日
学委会在武汉召开了2011年中国城市交通规划年会筹备会,出席会议的有学委会主任王静霞,副主任陆锡明、杨涛、邹哲、王炜,副秘书长马林、郭继孚、陈必壮、贺崇明、赵小云,委员王晓明、林群,以及武汉市规划局、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的领导。研究确定年会的会议主题、召开时间、主要议题、论文征集等内容。并对武汉市2个近期重点交通规划项目进行了论证。
2011年11月17日
在武汉市举办了“2011年中国城市交通规划年会暨第25次学术研讨会”。本次会议由学委会和武汉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武汉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局承办,协办单位包括武汉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武汉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武汉市勘测设计研究院、武汉市国土资源和规划信息中心,以及武汉市土地利用和城市空间规划研究中心。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181篇论文入选“中国城市交通规划2011年年会暨第25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来自全国各地相关的政府部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以及香港等地的专家学者约400余人出席了会议。国务院参事、城市交通规划学术委员会主任王静霞为大会致开幕词,中国科学院院士、工程院院士周干峙和武汉市副市长孙亚分别为大会致辞。
城镇化进程中快速增长的交通需求,以及由此衍生的一系列交通拥堵、能源、环境与社会公平等问题,已经从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城市发展,必须转变发展思路,推动城市交通发展模式转型与创新,此次会议围绕“城市交通发展模式转型与创新”这一主题,充分聚集各方智慧,深入开展学术交流,共同探讨中国城市交通科学发展之路。共有16位专家学者分别从交通政策、规划、研究、实践等方面做了精彩的学术演讲,包括针对交通规划与城市规划的综合协同、高速铁路对城市空间演变的影响、快速公交系统的实践与思考、缓解大城市交通拥堵的措施,以及步行和自行车交通规划等当前的交通热点和重点话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2012年5月 31日
在北京召开了2012年度第一次学委会主任工作会议,王静霞主任主持会议。会议研究了学委会换届工作安排,确定了2012年年会的初步方案。
2012年9月21日
由学委会主办,上海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研究所承办的“信息环境下的交通调查和模型交流会”在上海召开,本次会议是学委会组织的第三次以交通模型为主题的学术交流会。来自北京、上海、广州、天津、深圳等20多个城市的相关单位,共70余人参加了会议,并进行了积极交流和讨论。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如何更好地应用于传统的交通调查技术的革新,更好地为交通模型的建立、标定和校核提供准确的数据源;如何改进城市交通模型,更好地应用于我国城市交通规划决策支持,成为会议关注的两大焦点。
本次会议邀请了陈必壮、杨东援、陆锡明、全永燊等嘉宾进行了相关主题发言,嘉宾的发言既有综述性、理论性,也有启发性、前沿性,同时还对交通调查和交通模型具体技术细节进行了探讨,引起了与会人员强烈反响。会上,来自北京、上海、广州、天津、深圳、重庆等地的代表还就各自城市在近期交通调查和交通模型工作中的心得体会、经验教训、技术创新做了精彩的汇报,充分地交流了当前我国城市交通调查和模型技术进展。
与会代表一致认为,未来要开展更多的模型技术交流会,展开更为深入具体的讨论,为全国的模型技术领域的同行提供更好的交流平台。倡议交通模型技术人员要直面困难,勇于创新,为我国城市交通规划事业而努力奋斗。
2012年9月23-24日
在福州召开了2012年度第二次学委会主任工作会议,王静霞主任主持会议。会议研究了第四届学委会组织机构和建议人选,讨论了年会组织方案和学术活动安排,审定了年会优选论文。